跳到主要內容

心態致勝:全新成功心理學(Mindset: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) - 成長型心態讓你因挑戰而強大

心態致勝:全新成功心理學

關於心態致勝這本書

比爾‧蓋茲(Bill Gates)年度唯一推薦成功心理學書籍!「基因影響我們的聰明才智與天賦,但影響一個人成功與否的特質,卻並非在出生時就固定。心態,才是影響個人學習、成長、人際關係、終身成就、人生道路的最重要關鍵。」

本書作者卡蘿‧杜維克博士為史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、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,在性格、社會心理學及發展心理學等領域,是全球最頂尖的研究學者之一。

你可能不知道,我們從小被培養的一些「正確」觀念,很可能是妨礙自己成長、真正發揮潛能的最大阻力。

杜維克博士經過長年對不同群體的研究,發現人有兩種心態:「定型心態」和「成長心態」。擁有「定型心態」的人,總是急於追求證明自我,將所有成果二分為成功或失敗。擁有「成長心態」的人,則是樂觀看待自己的所有特質,將個人的基本素質視為起點,可以藉由努力、累積經驗和他人的幫助而改變、成長。

來試試看,你擁有哪種心態。請問你比較同意下列哪一項?


書籍心得分享 - 成長型心態讓你因挑戰而強大

這次的閱讀的書籍是心態致勝(mindset),主要探討成長心態與定型心態,雖然文中以二分法來探討這兩種心態,但現實生活中我們兼具這兩種心態,在不同領域上,當我們面對的事情不同,心態的轉變是很正常的一件事。

職場面

心態是你個性中一個重要的部分,但你可以改變。不管是在生活中、職場中我們會為了證明自己,為了不要讓自己看起來愚笨,總是想證明自己是一個成功的人,面對困難的任務,為了避免失敗、保護自己的自信心,就會說「只要我努力,我也可以...」這就是「定型心態」的展現。這樣的心態將讓你喪失成長的可能,因為當你懇切的想要某個東西,卻不盡力嘗試看看。

相反的,「成長心態」使人們喜愛他們正在做的事,而且在面臨困難時,仍然繼續喜愛做這件事。在了解兩種心態的內涵後,我們需要試著改變為成長心態,勇於接受挑戰、從失敗中學習,或是繼續努力。

Photo by NESA by Makers on Unsplash


運動面

文中舉出許多運動員的例子來探討他們的「成長心態」,在運動員中我認為除了身體素質的培養外,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質的建立,當運動員被訪問時,我們好奇他們是如何達成現在的成就,他們回答不外乎心理韌性、堅持、不放棄等原因。

這也呼應文中所說的「保持頂尖」,有一段讓我特別有感,他說出類拔萃的人能在情況不順遂時,仍有能力致勝,運動員在場上會面臨許多突發狀況影響他們的表現,但是唯有不受影響的人才能贏的比賽,透過學習我們能在任何情況下專注地面臨眼前的情況,學習在壓力下保持專注!除此之外,「維持」是中後期最終要的心理素質,人是需要持續努力的,我們追求的並非一時的成功,而是持續前進的成長心態。

Photo by Gabe Pierce on Unsplash


今天的takeaway

擁有成長心態的人不只尋求挑戰,他們也因為挑戰而愈發強大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》你沒有落後,你沒有領先

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》你沒有落後,你沒有領先 現在正值畢業季,加上疫情的影響,這一屆的畢業生為了找工作,都很焦慮。儘管已經有工作,卻也因為未來規劃、生活瑣事而浮躁,在現在社群媒體充斥的世界中,當我們看著他人光鮮亮麗的一面,不禁會暗自比較、暗自觀察,漸漸的社群媒體變成一個「爭奇鬥豔」的地方。

極簡主義者有哪些飲食習慣?簡單又快速!六個極簡飲食的基本準則

極簡主義者有哪些飲食習慣?簡單又快速!六個極簡飲食的基本準則 用極簡打造理想的飲食體驗!想執行極簡飲食的基本準則有哪些? 極簡飲食對於每個人來說,都有不同的情況以及準則,主要是取決於你的喜好、目標與需求。在 《理想的簡單飲食》減肥如何簡單的吃?透過「極簡」打造理想的極簡飲食生活! 一文中,我把極簡主義飲食定義為一種簡化的烹飪方法,能夠幫助你平衡營養需求、簡化你事前準備工作,盡可能減少添加物,同時仍然可以烹飪自己喜歡的食物,當然是以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。今天,我將「極簡飲食」的內涵做更具體的敘述,請繼續看下去吧!

認識稟賦效應(Endowment Effect):因為擁有而害怕失去是永遠的愛情課題

認識稟賦效應(Endowment Effect):因為擁有而害怕失去是永遠的愛情課題 你曾經有這樣的經驗嗎: 看男友 IG 追蹤者有誰,他又追蹤誰 觀察男友手機的通訊紀錄 在意他的上線時間 明明談戀愛是因為開心而在一起,怎麼到最後卻變成無形的壓力與控制?我們心中真正在意的是什麼? Photo by Pablo Heimplatz on Unsplash   你我都不喜歡陷入焦慮的自己,我思考著為什麼在愛情中我們會因為擁有而害怕失去,在東方,有一句成語是這樣說的:敝帚自珍,旨說雖然是一把破掃帚,自己卻是十分珍愛,用來比喻東西雖不好,卻因為是自己的,仍然非常珍視。在西方有一個研究:稟賦效應,在稟賦效應的研究中,實驗的結果證明人會因為擁有,而認為其價值很高,即便這個東西在他人眼中不值得這個價值。   什麼是稟賦效應 (Endowment Effect) ? 在 Kahneman, Knetsch & Thaler ( 1990 )的研究中,找了一群康乃爾大學法律系和經濟系的學生來參加研究。參與者被分為 2 組:一組參與者會先拿到杯子,問他多少錢願意出售這一個杯子。另外一組參與者不會拿到杯子,而是問願意花多少錢買這個杯子。這兩組人都為相同的杯子估價,差別只是「有沒有拿到杯子」,研究結果是:拿到杯子的參與者,出價高於另一組的 2 倍 ( 5.25 USD vs 2.75 USD ) 。   請留意,這兩組人都為相同的杯子估價,差別只是「有沒有拿到杯子」,而讓人感覺曾經擁有的這一個差別,可以在價格上有 2 倍的差距。簡單來說, 當你「擁有」時,你會很容易覺得他的價值很高。   在愛情裡,因為擁有更害怕失去 將稟賦效應應用在愛情裡,我們何嘗不是因為擁有這段關係,因為太在意,認為另一半很好,怕失去他,反而無法全心享受戀愛關係。透過經濟學稟賦效應的面向來探討, 了解為什麼我們害怕「失去」,有時候也許不是沒自信、想太多,而是我們單純害怕失去原本擁有的。 擁有,反而因為太在意,而無法全心享受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