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有「兩性關係」標籤的文章

《想見你》黃雨萱:「如果我知道他沒有那麼愛我的話,我好像也不用像現在一樣那麼愛他。」

  《想見你》劇照 在《想見你》一、二集當中,黃雨萱跟王詮勝本來是相戀多年的情侶,不過雨萱因為一些原因被拋下,獨自走過一段漫長的時間。

【電影語錄】愛自己是什麼?告訴你五個愛自己的方法

我們常聽到的「愛自己」,到底是什麼? 愛自己的定義 對我來說「愛自己」又代表什麼呢?愛自己的英文是Love Self,若將Love跟Self拆開理解,在《Webster's Dictionary》中,Self是指一個個體,包括身體、情感、思想以及感覺,Love有「珍惜」的意思,而珍惜是「To keep with care and affection」,當你對待你珍惜的事物,是以什麼樣的心態面對?是小心的對吧!因為你了解你珍惜的事物,對你來說價值有多大。後來發現其實愛自己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,因為當你越認識自己,你就越知道自己喜歡什麼、不喜歡什麼,你就不會為其他人動搖自己,你就越有力量。

另一半真的無可取代?《小王子》:「你在玫瑰身上所花費的時間,讓你的玫瑰變得如此重要。」

另一半真的無可取代?《小王子》:「你在玫瑰身上所花費的時間,讓你的玫瑰變得如此重要。」 你有沒有想過是什麼讓你變得特別? 小時候我總是能發現別人身上的亮點,也深深的相信每個人身上都有獨一獨二的優點跟特色。 這也讓我不禁思考,到底是什麼造就我們身上那些無法被抹滅的特質。

分手失戀只想為了他改變?你現在做的任何事,受益人都是你

最近身邊的朋友正經歷失戀的痛苦,每天早上醒來第一件事情就是想著過去和男友的美好,流下剛擦乾又浸濕衛生紙的眼淚,我也經歷過失戀的痛苦,所以非常能體會朋友的撕心裂肺的痛,每天不斷的鼓勵她,在她的身邊陪伴她。   Photo by Kevin Gent on Unsplash 在陪伴的過程中,我也不斷的在審視自己,回想過去走出分手傷痛的過程。   走出分手的時間裡,我不斷的看書、看影片、看文章,想從這些內容得到一點慰藉,想找到被認同的感覺,想知道世界上是不是有人跟我一樣,那段時間最想不透的一件事就是:我知道我要為了自己變得更好,但心中還是暗自的期待未來我們還可以繼續走下去,說到底改變真的是為了自己嗎?   過去我沒想明白這個問題,卻也在時間的流逝下,慢慢走出情傷,面對下一個願意讓我再愛的人。   與失戀朋友對話的過程中,我找到當初那個想不透問題的解答。   我們心中暗自期待可以再在一起,努力的健身、努力保養、努力變成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,但有沒有發現,當你在努力的同時,最後享受結果的人是誰?是你的前任嗎?不是!是你自己啊!   我想要讓你知道,你現在做的任何事情,受益人都是你。   好好的過每天的生活,就算難過、痛苦,也在變好的路上。   我們不急,我會陪著你走過這趟旅程。

認識稟賦效應(Endowment Effect):因為擁有而害怕失去是永遠的愛情課題

認識稟賦效應(Endowment Effect):因為擁有而害怕失去是永遠的愛情課題 你曾經有這樣的經驗嗎: 看男友 IG 追蹤者有誰,他又追蹤誰 觀察男友手機的通訊紀錄 在意他的上線時間 明明談戀愛是因為開心而在一起,怎麼到最後卻變成無形的壓力與控制?我們心中真正在意的是什麼? Photo by Pablo Heimplatz on Unsplash   你我都不喜歡陷入焦慮的自己,我思考著為什麼在愛情中我們會因為擁有而害怕失去,在東方,有一句成語是這樣說的:敝帚自珍,旨說雖然是一把破掃帚,自己卻是十分珍愛,用來比喻東西雖不好,卻因為是自己的,仍然非常珍視。在西方有一個研究:稟賦效應,在稟賦效應的研究中,實驗的結果證明人會因為擁有,而認為其價值很高,即便這個東西在他人眼中不值得這個價值。   什麼是稟賦效應 (Endowment Effect) ? 在 Kahneman, Knetsch & Thaler ( 1990 )的研究中,找了一群康乃爾大學法律系和經濟系的學生來參加研究。參與者被分為 2 組:一組參與者會先拿到杯子,問他多少錢願意出售這一個杯子。另外一組參與者不會拿到杯子,而是問願意花多少錢買這個杯子。這兩組人都為相同的杯子估價,差別只是「有沒有拿到杯子」,研究結果是:拿到杯子的參與者,出價高於另一組的 2 倍 ( 5.25 USD vs 2.75 USD ) 。   請留意,這兩組人都為相同的杯子估價,差別只是「有沒有拿到杯子」,而讓人感覺曾經擁有的這一個差別,可以在價格上有 2 倍的差距。簡單來說, 當你「擁有」時,你會很容易覺得他的價值很高。   在愛情裡,因為擁有更害怕失去 將稟賦效應應用在愛情裡,我們何嘗不是因為擁有這段關係,因為太在意,認為另一半很好,怕失去他,反而無法全心享受戀愛關係。透過經濟學稟賦效應的面向來探討, 了解為什麼我們害怕「失去」,有時候也許不是沒自信、想太多,而是我們單純害怕失去原本擁有的。 擁有,反而因為太在意,而無法全心享受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