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【個人成長】迎接高效人生!兩個自律心態告訴你如何保持高度自律

人們普遍會在30歲前後經歷一些認知變化:年輕時看重的某些顯性優勢,如智力、口才等,逐漸讓位於自律、耐心、踏實等品格。因為這時,需要借由時間驗證的真相已初現端倪,自律、耐心等品格會幫助我們走得更長更久,是度過人生考驗的關鍵。也許有人可以憑藉運氣一時得志,但持續的成功一定不是憑藉運氣。

 

Photo by Austin Distel on Unsplash

當我們走近那些過得優雅、平和、一帆風順的人,會發現他們不一定多耀眼,反而擁有一種獨特樸實的氣質。而其突出的共通性是「反人性」特質。

什麼是反人性特質?

人類天性好逸惡勞,喜歡逃避問題、懶惰、短視,自視甚高卻很難腳踏實地。許多才智過人的年輕人少年得志,卻因缺乏自律斷送了前程。《自控力》一書中總結「集中注意力,拒絕誘惑,控制衝動,克服拖延是非常普遍的人性挑戰。」

👉相關文章:【改善拖延症】當一個守約的人!《15分鐘的人生整理術》一件事就從15分鐘開始

大腦出於自我保護的本性,常常抵擋掉這些問題,但是那些優秀的人會通過磨練意志,持續戰勝這些弱點。他們擁有像獵豹般的耐心,堅持獨立思考,目光長遠,擅長拆解複雜事務。這一切都得益於他們強大的自律精神。

自律心態的養成與建立

1.    接受殘酷的現實

那麼作為一個普通人,我們該如何提高自律性?首先,要接受殘酷現實!「自知之明」是自控的前提。我們首先要接受那些令人不愉快的現實,比如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人,沒有超群的智慧、也沒有好到爆的運氣,唯有勤勤懇懇、努力不懈才能稍有收穫。

放棄「勵志」書籍的催眠,一夜成為百萬富翁,或幾個動作就可以輕鬆減肥等都是毒雞湯。真正實現目標的方法,永遠只有痛苦持久的自律,正視現實的另一個好處是不給自己放縱的機會,現實雖然殘酷,卻令人謙卑。當你正視真相,才能產生改變的勇氣。

 

Photo by Marina Vitale on Unsplash

2.    戰勝你的大腦

戰勝大腦非常困難,但一旦戰勝了特別具有快感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要積極搜集屬於自己的證據,比如什麼時候最容易屈服於誘惑?以及在和自己的意志力角逐時會說些什麼,哪種說法可以說服自己?要找到和你的大腦作戰的秘密武器。這種武器因人而異,有人習慣找人監督自己,有人喜歡設置獎勵。

我個人覺得比較有效的是《把時間當做朋友》一書中作者推薦的方法:在懶惰時對自己說,現在是你的大腦想這樣做,並不是你想要這樣做,不要讓它得逞!

 

Photo by Agnieszka Boeske on Unsplash

意識往往會帶來惰性和放縱情緒,但是潛意識卻非常清楚什麼是我們該做的事。所以心理學認為,當人的潛意識征服了意識,兩者達成一致時,人才會實現真正的心理健康。戰勝薄弱的意識,停止做大腦的奴隸,你就邁出了自律的關鍵一步。

👉相關文章:《你怎麼過今天就怎麼過今生》哪一件事情會讓你覺得更快樂?7招方法過上更好的生活!

實用的自律方法建議 - 早起

眾所周知,早起的習慣能幫助你更早開啟你的一天,擁有比別人更多的時間迎接新的一天,你可能會想問為什麼要那麼早起床?它有以下幾個好處:

Photo by Lauren Kay on Unsplash


l   提高自信心

每天早上你起床以後,你會明顯感覺到自己對自己生活的掌控,一大清早,你就能感受到打敗自己的懶惰的勝利感,甚至可以有擊敗假想敵的成就感,這給你帶來的自信心的提升可以持續一整天。

l   增加獨立時間和空間

隨著年齡的增長,身份的增加,我們的生活變得亂成了一團麻,最明顯的表現就是,你的時間不再是屬於你自己一個人的了,別人會佔用你的時間,並且會隨時打斷你。早起則會使這一切消失,因為你瞬間擁有了不被打擾的、屬於自己一個人的時間和空間

l   秩序感

簡單算一下,按照大家經常的7點起床來算,我每天就比相同的人多出來了兩個小時的自我可支配時間,並且最重要的是,我不再手忙腳亂了,我可以輕鬆的完成我今天的所有代辦事項,提前出門,避開高峰,甚至可以提前10分鐘到辦公室,倒好茶,開始一天的工作。

 

Photo by Brooke Cagle on Unsplash

上述說道的道理其實很樸實,你也曾聽別人說過,但我們多數人都很難做到,因為人性熱衷及時行樂。延遲滿足感這件事很「反人性」,少有人願意用眼前巨大的痛苦,換取日後較少的痛苦和較長的幸福。我們擅長的是抓住眼前短暫的幸福而不管未來的代價。但是,自律的人會放眼未來,勇於承擔當下的責任。

自律的人一生可以完成其他人幾輩子都做不到的事情,他們的生活高效、輕鬆、時刻充滿自信和掌控感。別人眼裡的苦行僧,擁有的卻是人生終極的自由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》你沒有落後,你沒有領先

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》你沒有落後,你沒有領先 現在正值畢業季,加上疫情的影響,這一屆的畢業生為了找工作,都很焦慮。儘管已經有工作,卻也因為未來規劃、生活瑣事而浮躁,在現在社群媒體充斥的世界中,當我們看著他人光鮮亮麗的一面,不禁會暗自比較、暗自觀察,漸漸的社群媒體變成一個「爭奇鬥豔」的地方。

極簡主義者有哪些飲食習慣?簡單又快速!六個極簡飲食的基本準則

極簡主義者有哪些飲食習慣?簡單又快速!六個極簡飲食的基本準則 用極簡打造理想的飲食體驗!想執行極簡飲食的基本準則有哪些? 極簡飲食對於每個人來說,都有不同的情況以及準則,主要是取決於你的喜好、目標與需求。在 《理想的簡單飲食》減肥如何簡單的吃?透過「極簡」打造理想的極簡飲食生活! 一文中,我把極簡主義飲食定義為一種簡化的烹飪方法,能夠幫助你平衡營養需求、簡化你事前準備工作,盡可能減少添加物,同時仍然可以烹飪自己喜歡的食物,當然是以最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。今天,我將「極簡飲食」的內涵做更具體的敘述,請繼續看下去吧!

認識稟賦效應(Endowment Effect):因為擁有而害怕失去是永遠的愛情課題

認識稟賦效應(Endowment Effect):因為擁有而害怕失去是永遠的愛情課題 你曾經有這樣的經驗嗎: 看男友 IG 追蹤者有誰,他又追蹤誰 觀察男友手機的通訊紀錄 在意他的上線時間 明明談戀愛是因為開心而在一起,怎麼到最後卻變成無形的壓力與控制?我們心中真正在意的是什麼? Photo by Pablo Heimplatz on Unsplash   你我都不喜歡陷入焦慮的自己,我思考著為什麼在愛情中我們會因為擁有而害怕失去,在東方,有一句成語是這樣說的:敝帚自珍,旨說雖然是一把破掃帚,自己卻是十分珍愛,用來比喻東西雖不好,卻因為是自己的,仍然非常珍視。在西方有一個研究:稟賦效應,在稟賦效應的研究中,實驗的結果證明人會因為擁有,而認為其價值很高,即便這個東西在他人眼中不值得這個價值。   什麼是稟賦效應 (Endowment Effect) ? 在 Kahneman, Knetsch & Thaler ( 1990 )的研究中,找了一群康乃爾大學法律系和經濟系的學生來參加研究。參與者被分為 2 組:一組參與者會先拿到杯子,問他多少錢願意出售這一個杯子。另外一組參與者不會拿到杯子,而是問願意花多少錢買這個杯子。這兩組人都為相同的杯子估價,差別只是「有沒有拿到杯子」,研究結果是:拿到杯子的參與者,出價高於另一組的 2 倍 ( 5.25 USD vs 2.75 USD ) 。   請留意,這兩組人都為相同的杯子估價,差別只是「有沒有拿到杯子」,而讓人感覺曾經擁有的這一個差別,可以在價格上有 2 倍的差距。簡單來說, 當你「擁有」時,你會很容易覺得他的價值很高。   在愛情裡,因為擁有更害怕失去 將稟賦效應應用在愛情裡,我們何嘗不是因為擁有這段關係,因為太在意,認為另一半很好,怕失去他,反而無法全心享受戀愛關係。透過經濟學稟賦效應的面向來探討, 了解為什麼我們害怕「失去」,有時候也許不是沒自信、想太多,而是我們單純害怕失去原本擁有的。 擁有,反而因為太在意,而無法全心享受它。